昔阳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生活百科、商旅生涯、国际资讯、投资理财、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9-26 10:20:40
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问这世间何为贵?
世人追逐的金钱,权位,名利,
他全都唾手可得,
可是为了一个梦,
他放弃了厅级领导的官位,
也放弃了名誉加身的荣华。
哪料他竟突然地离去,
留在家里的东西震惊世人。
今天,是个沉痛的日子,
我们为这位中国巨人哀痛,
他的名字叫,钟扬。
天才降落人间,
化作钟扬的模样。
他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这里云集全国各地少年神童。
四年过去,
命运无情地将原本学无线电的他,
拨弄到风马牛不相及的植物学。
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钟扬仰起头想了想,
计算机是摸不着了,
好像养这些花花草草也不错。
我们不能低估一个天才,
专心于任何一个领域的澎湃能力,
比如摆弄植物的门外汉钟扬,
居然能一路摸索到,
考上国外知名大学的生物学博士,
他在植物学领域的名气还越来越大,
被派到美国当访问学者。
遍地名利留下即是荣华的国外,
钟扬呆了没几个月就跑回来了,
还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生活费,
顺手买了先进的计算机捐给单位,
他的心根本不在那些富贵,
即便是权位,
也是说弃就弃了。
还不到30岁,
钟扬就当上了植物所副所长,
这可是相当于副厅级的职位,
年纪轻轻顺风顺水,
未来仕途多坦荡,
多少人艳羡不可得。
偏偏这时,复旦大学抛来了橄榄枝,
钟扬想都没想,
那个副厅我不干了哈。
你干啥去?
去当个老师。
就为这放弃升官大好仕途?
人们惊得是目瞪口呆。
更匪夷所思的还在后头,
当上了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的钟扬,
居然又跑到西藏去当普通教授。
西藏那地方,
氧气稀薄,高寒艰险,
他这是遇到了什么想不开的事情?
他为了一个梦,
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千百年的,
波澜宏伟的梦:种子。
种子研究,
是维系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乎全人类命运。
世界上第一个种子库在列宁格勒,
当年残酷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
饿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可是守着种子库的教授们宁愿饿死,
都不舍得动粮食库里的种子。
如今全球最大的种子库在挪威,
如果有一天人类面对饥饿,
库里的种子就是填饱肚子的关键。
谁能控制粮食,
谁就能控制所有人类。
谁能控制种子,
谁就能控制所有粮食。
为了建立这样的种子库,
全球的国家都在争分夺秒。
当初一群英国传教士来到中国,
发现了我们土地上的,
一种结着奇怪果实的树木,
他们剪了20多根枝条带回去,
培养出了今天风靡全球的奇异果,
我们国内叫猕猴桃,
虽然是中国基因,
但国外只认奇异果是正宗。
谁都不愿意,
这样令生物学家痛心疾首的例子,
在当代中国继续发生,
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种子库。
国内排在前三的植物物种地区,
是西藏。
那里有将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
占中国高等植物物种的18%,
其中1000个左右独一无二,
仅存在于西藏。
但是因为那里严酷的气候和环境,
存在许多的人类盲区,
危险无处不在,
种子的寻找和科研难度极大。
以至于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
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
钟扬说,这怎么可以?
总要有人去。
于是他又一次抛开了世俗的舒适,
没有报酬,没有经费,没有团队,
就这样大胆的孤身一人,
来到了西藏“生命的禁区”。
他说,我要在西藏大学,
建起一个博士点,
干不成,我不走。
第一年,冷冽的寒风,
好像随时把人吹上天际,
他为西藏大学争取到了,
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二年,
从高原到平原的不停切换,
伴随的是17种高原反应和醉氧,
严峻的高原反应令他恶心,呕吐,
他身体肥胖,血压高,
心脏跳动已经到了临界值。
他以无可辩驳的理由继续,
我要盘点这里的植物家底。
青藏高原,
有着2000种特有植物,
可要盘点清楚这些生物家底,
却并非易事,
仅收集种子样本一项,
一年就至少要收集600个,
而且每一个样本,
都要收集5000颗种子,
不同的样本种群所在地,
相隔的直线距离还不能少于50公里。
长征两万五千里,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
钟扬一年最少要走3万公里。
第三年,为寻找种子,
他经历了无数生死一线的考验,
荒原中迷路,
好几天没有任何东西吃,
幸好一根带泥的胡萝卜,
拯救了他的性命;
高原长夜漫漫,
零下几十度,哪怕盖着三床被子,
严寒依然刺骨;
险峻石砾山,崎岖羊肠路,
他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过,
蹚出了一条希望之途......
第十年,
他把复旦大学的教学经验,
毫无保留地传输给西藏的学子,
援藏期间,
他培养了8名博士,8名硕士,
自掏腰包,
将十几万积蓄全部砸进了教育扶持。
他带出了西藏第一个,
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
帮西藏大学,
获批第一个植物学硕士学位,
第一个生态学博士学位,
助力生态学科,
成为西藏地区第一个双一流。
为民族地区教育点亮星星之火,
这一切,因为钟扬。
拥抱尘土,满面风霜,
他在西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藏北高原,天山雪地,
他爬上海拔高达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
找到了分布海拔最高的种子:
鼠曲雪兔子。
他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捧起,
种子,就是希望啊。
这是目前中国植物学家,
野外采样的最高高度。
藏南谷地,雅鲁藏布,
荆棘丛中,荒漠河滩,
他有很严重的痛风,
发作起来疼到几乎都不能行走,
可他硬是拄着拐杖,
走到人迹罕至的地区,
苍茫茫世间,
见证他顶天立地的身影。
第十四年,
常年奔波疲惫,他突发脑溢血,
医生一再强调,不能再去西藏。
第十五年,
他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医生说你的身体绝对不能高原工作。
可是第十六年,
心脏肥大、血管极度脆弱的他,
依然冒死奔赴西藏,
他的心跳每分钟只有44下,
他说他怕来不及,
一定要培养更多人才,
来接过他的班底。
第十七年,
世上再也没有钟扬。
2017年9月25日,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
夺去了他年仅53岁的生命。
他的电脑停留在一个页面,
那是从上海飞往拉萨的机票.......
整个学界都在哀悼,
有人不知道钟扬是谁,
问到他为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
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而钟扬,
为我们留下了4000万颗种子!
他彻底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
没有西藏植物种子的空白!
2010年上海世博会,
英国馆的种子殿堂让人惊叹不已,
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这里面40%的种子,
都是由中国人钟扬提供的。
这些种子,
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
生根发芽,
每一粒,都是他留给未来的,
属于人类的福祉和希望。
他还将全世界仅存的,
3万多棵西藏巨柏登记在册,
为珍稀巨柏筑起保护屏障。
他帮助西藏大学,
建成一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
植物学研究团队,
和欧美日本成鼎立之势。
他还从采集的高原香柏中,
提取出抗癌成分,
并通过美国药学会认证;
他寻找到雪域高原上的拟南芥,
为全球植物学研究提供支持…...
在很多植被随时可能灭绝的时候,
他留住了西藏物种的五分之一。
一片不可能的声音中,
他打破纬度限制,
用8年在上海种出12种红树,
足以造福后代百年,
这是他送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他为人类为中国留下了这么多,
为他的妻子,
他的儿子留下了什么?
当同事来到他的家里,
被屋里简陋的家具惊得说不出话来,
本以为他当过堂堂厅级领导,
也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给西藏捐助时出手阔绰,
大家一直觉得他“胆大财也大”,
可怎知家中竟是如此光景,
生前一条破洞的29块钱牛仔裤,
他一穿就是许多许多年......
车祸赔的钱,妻子全捐了,
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教育,
她说他一定也希望这样做,
毕竟那是他爱得深入骨髓的地方,
那片土地上,
全是他浇灌的血和泪啊。
他的大儿子只有15岁,
从网上看到他离去的消息,
呜咽道:
“父亲,你敢走啊,
我还没长大呢......”
斯人已逝,后世寄哀荣,
他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他播下的种子精神,
将永远存于中华大地被万世传承!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
愿言敏德,啜菽饮水。
藏波罗花生在高山而为贫瘠添彩,
而钟扬,
将倾洒热血的4000万颗种子,
放进“中华种子方舟”,
他不要高堂之上的风光霁月,
只躬身于旷野泥泞满身。
耗尽人生十六年,
谋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
一粒种子,即是人类的希望,
他真正做到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天,2022年9月25日,
钟扬逝世5周年祭日,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
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此功赫赫,此功千古,
缅怀这位顶天立地的中国人!